发布时间:2020-06-07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学院)
随后,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组织2019级学生开展了在线主题讨论:大学生如何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们围绕疫情大考、中巴友谊、责任担当、大国风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互动话题发表了两千余条学习感悟和体会。此次主题讨论,同学们突出表达了三层意思:
第一,肯定中巴友谊,携手共促发展。疫情发生以来,中巴两国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并肩抗疫。在疫情袭击中国时,巴基斯坦送来自己储备的几乎全部口罩,随后中方根据巴方需要,向巴基斯坦派出医疗专家组、提供政府无偿援助、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这是超越世纪的情谊。希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强大,中巴两国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加强思想文化交流,让中巴友谊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第二,关怀与期待,责任和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饱含着对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亲切关怀、充满着殷切期待,也展现了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生命至上”,彰显了泱泱大国的责任担当;“一视同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情怀。面对严峻的疫情态势,中国同世界各国开展抗疫经验分享和交流、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向国际社会提供药品等防疫物资援助等切实行动,无一不彰显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巴基斯坦留学生们能将自己在中国的真实所感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搭建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希望世界各国青年多学习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牢记使命担当,做新时代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涵深刻、充满感情、语重心长,是对青年大学生的鼓励,也是新的要求。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牢记使命担当、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注重与世界的合作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为实现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书信引发的主题讨论,不仅是思想上的启迪,更是行动上的引领。对促进学生在战“疫”中成长,开拓思维视野、展现使命担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深入挖掘全球抗“疫”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和感人故事,及时将这些鲜活素材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之中。
(撰稿人:胡圣知)